本文转自:泰州日报10倍杠杆炒股平台
超龄一岁就报不了老年大学,这位老大爷很着急
含饴弄孙之余,他们期盼老有所学
市区一家老年大学内,“老学童”围坐一堂,学习声乐课程。 晓风 摄
超龄一岁就报不了老年大学,这位老大爷很着急
含饴弄孙之余,他们期盼老有所学
□本报记者 晓风
近日,一位老年市民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:其报名海陵区迎春东路“夕阳红”老年大学时,因超龄而被拒,接着报名当地的老年合唱团,又被委婉拒绝。为此,该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对“老人求学”现象予以关注,并拿出必要措施保障“老有所学”。其实,近年来,本报也不断收到类似反映:老年人反映好课程抢不到,超龄无法报名,家门口也没有教学点……老年大学为啥这么火?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?带着老人们关心的问题,记者展开了走访。
越学越“上瘾”的老年课
每周的健身舞和合唱课,是海陵区梧桐社区居民吴丽华最期待的“固定节目”。上课前一天,她总会仔细把教材、舞蹈服、鞋子一一装进书包,生怕漏带一样。“待在家里太闷,没人说话。去老年大学和大家一起学、一起聊,日子充实多了。”
今年是吴丽华从徐州来泰州帮女儿带娃的第8年。前几年,她的生活全被照料外孙填满:买菜、做饭、接送孩子,忙碌却单调。直到外孙上学,家里只剩她一人——女儿女婿白天上班,中午也不回家。“那段时间,送完外孙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看着看着就睡着,醒来还是一个人,心里空落落的。”
一次偶然机会,吴丽华听说附近有老年大学,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,没想到一学就“上了瘾”。课上,她和同学围着老师请教问题、分享心得;课后,大家约着去公园散步、喝茶聊天,热闹得像回到年轻时。“我女儿说,上了老年大学后,我变得开朗了,整个人像年轻了好几岁。”
71岁的袁平(化名),曾是老年大学的“资深学员”,他先后学过葫芦丝、书法、太极和声乐,是大家眼里的“全能学霸”。袁平说,在老年大学不仅能学到真本事,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更让他自豪的是,学到的技能还能“学以致用”。每逢社区办文娱活动,他总是第一个报名,是社区里的“文艺骨干”。春节前的“送春联”活动,他会带着笔墨纸砚到场,义务为居民写春联。“看到大家喜滋滋地把我写的春联卷起来带回家,贴在自家门上,我比自己得奖还开心。”
热门课程分分钟被“秒杀”
然而,今年报名季,袁平还想继续学习市老年大学课程时,却吃了“闭门羹”,原因是“超龄”。
“招生政策有规定,不招收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。”袁平有些失落地说,不光市老年大学,大部分老年大学都有入学年龄限制,有的甚至要求不超过65周岁。“如今生活条件好、医疗水平高,70岁不算太老,很多老人身体硬朗、精神足,就想进老年大学学新知识、交新朋友。”
虽然市老年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上有“银龄网课”,但袁平觉得网课“没那味儿”,“没有同学互动,没有老师手把手教,更没有线下课堂的热闹。”
对此,泰州市老年活动中心(市老年大学)的一位负责人解释,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,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慎重考虑。其一,7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来说行动会变得不太方便,且线下课程还涉及往返通勤、上下楼梯等环节,为保障学员人身安全,故在年龄层面作出适当限制。其二,办学规模有局限。现有的办学场地规模和师资配置,只能优先满足核心年龄段老年人的学习需求。
“泰州市老年大学2018年刚开办时,只能招百十名学员,但最近几年报名人数逐年增加,现在年招生人数近1000人次。”这位负责人说,老年大学实行线上报名,热门的课程如钢琴、声乐课,往往一两分钟就报满了。
市文化馆老年大学课程热度也不低。以往现场报名时,早晨7点就有老人带着小马扎去排队,如今线上报名,热门课程也是几分钟内被“秒杀”。
更让新学员头疼的是,因一些老学员不愿毕业,进一步加剧了“老人入学难”,“我连续报了2次书法课,都没报上。”姜堰区一位老人抱怨道。
民办银发教育“大有可为”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年末,泰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.4万人,占总人口数30.5%。在此背景下,社会办学力量能否成为公办老年教育的“补充力量”?
由江苏美好置地公司创办的美好易居城老年大学,2019年9月成立,秉持“服务社区、面向市区老年人”的宗旨,坚持公益办学,目前在校学员超百人,开设了国画、声乐、模特走秀、舞蹈等课程,吸引了众多老人前来“充电”。
美好易居城老年大学校长周晓萍介绍,如今,越来越多老年人主动走进该校课堂:有人家住城西,每次上课要坐近一小时公交仍风雨无阻;有夫妻携手报名,在课堂上重拾“同桌的你”的温馨;还有退休教师身份反转,从“教书者”变成“学习者”……对许多学员来说,老年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。
作为泰州市老年大学公益联盟发起单位之一,美好易居城老年大学建校六年交出了亮眼答卷:每年积极参与泰州市老年大学联盟教学成果展,学员的书画作品、声乐表演、舞蹈走秀均收获广泛好评;2023年至2024年,连续两年亮相海陵区群众文艺汇演,且均取得优异成绩。
不过,记者也了解到,美好易居城老年大学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所免费民办老年大学,市区其他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多以个体工作室形式存在,课程集中在模特走秀、舞蹈、广场舞等兴趣类领域,年收费千元左右。这些工作室一般只提供单一课程,难以覆盖老年人在智能技术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。同时,他们的办学成本远高于公办学校,竞争力先天不足。虽说有一定困难,但面对百万数量级的银发市场,民办老年教育依旧是“大有可为”的蓝海市场。
多管齐下延伸“银龄学习圈”
面对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,如何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,我市各地正在积极探索。
针对学位紧张、老年人入学不便的现状,姜堰区老干部(老年)大学将优质课程“下沉”到镇街和社区,并立足地域特色与老年需求精准发力。溱潼分校邀请“乡土田园画家”田宏锁,开设以本土风貌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课程,让学员用笔墨记录乡愁;陈庄社区分校开设交谊舞、模特走秀等热门课程,单期培训人数达230人。在办学质效方面,分校严格对标总部教学与管理标准,成功培育了天目社区“和谐‘添睦’·耆乐融融”、北街社区“幸福夕阳·康居北街”等一批老年教育品牌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12所特色分校,共开设21个教学班,惠及1100余名老年人。
我市还成立了老年大学公益培训联盟,由泰州市七家老年大学共同组成。作为全省首家以老年大学公益培训为主旨的联盟组织,联盟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公益培训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,有效解决老年教育教学资源短缺、供不应求的现状,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社会研究所所长蔡成浩建议,加大公办老年大学的建设投入,扩大办学规模,进一步完善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老年教育网络,利用闲置幼儿园或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增设教学点,让更多老人“就近入学”。此外,出台扶持社会办学的政策,给予民办机构适当的税收减免、场地补贴等,同时建立统一的师资认证和课程评价体系,保证办学质量。
“在我国传统文化里,学习,从来不是青少年的独享权利,而是伴随一个人终身成长的。《论语》第一句就是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’10倍杠杆炒股平台,孔子晚年不仅‘韦编三绝’,手不释卷,还感叹说,如果多给他几年时间,50岁的时候学《易》,自己就不会犯什么错了。”蔡成浩说,当前,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渐入人心,老年教育也不局限于学历教育、知识传授,它更体现在“老有所养”(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照料能力)、“老有所乐”(在学习中结交朋友、培养爱好)、“老有所得”(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价值)。因此,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也是幸福泰州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